RFID养殖溯源管理系统项目背景: 我国是一个畜牧大国,在实现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低、政府监管薄弱、环境污染、行业数据资源分散等问题,阻碍了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牛肉、奶源产品的雪球已由“量变”转为“质变”。对牛、奶产品的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业实际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生产水平、疫病控制、肉产品安全方面以及高效牧场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与问题,成为中国肉牛业发展以及打入国际市场的瓶颈。 面临挑战: 1、采用牲畜卡人工记录动物饲养信息,工作效率低、出错概率高 2、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3、采用纸张记录动物信息,不易保存,查询耗时 4、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题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5、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追溯困难 6、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技术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以牛耳标作为载体,与读写器进行通讯接入到系统平台,实现牲畜、设备与系统的智能互联,并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分析与业务洞察。 RFID作为物联网核心的技术在存储管理应用中是最广泛的 其最主要的优势在 1、与其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和射频标签可读/可写的操作 2、RFID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特殊环境下:高识别率、适应性强、抗光线、温度、湿度、灰尘、油脂、化学试剂特性 养殖溯源管理平台结合RFID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日常业务的管理,实现自动识别,信息共享和追踪,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功能模块: 一、普查建档: 符合肉牛养殖保险条件的肉牛,采用生物级材质一次性RFID耳标打穿肉牛耳部,通过RFID手持式读写器获取植入的RFID耳标编码,并将该编码与肉牛的苏木、嘎查、牧户、品种、数量、编号等信息相关联,建立数字化档案 二、检疫管理: 畜牧防疫站为肉牛检疫或接种疫苗后,通过手持式RFID读写器识别肉牛的电子编号,对应在电子档案中做好记录保存,随时可由系统调取记录 三、养殖管理: 分各层级管理各牧场或牧户养殖信息及养殖数量,科学配比饲料,对各层级的养殖单位进行科学管理以及指导 四、运输管理: 系统申报、审批,检验检疫合格肉牛方才准许出栏。对出栏肉牛与其对应的运输车辆进行绑定监管,落实追溯至各单位具体责任人和时间。出栏时系统自动筛选检测肉牛是否属于出栏清单,并生成出栏报告。 五、信息查询: ①通过RFID耳标的手持机读取查询,可从系统中调取肉牛所有信息; ②通过管理平台、客户端可视化管理整体数据,亦可通过编码个体查询; ③通过手机APP扫描耳标二维码或输入编码,查询信息 项目产品: 项目优势: ⑴非接触自动识读,数据采集方法实时有效 超高频RFID技术是利用非接触的射频识别方式,将安置于动物耳垂或项圈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系统管理,是掌握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控制动物疫情发生的极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⑵号码唯一,不易伪造,便于管理 当动物初生时电子标识就被安置于动物耳垂或项圈上,电子标识一次性使用、统一编号、号码唯一。通过对奶牛个体的可追踪管理,进行精密喂养,提高料奶比;同时进行健康预警和牛奶品质监控,提高优质奶产量,以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⑶与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跟踪管理 通过配套软件管理程序,对其生长的周期进行全程监控并记录它在不同时期在何牧场进行放养,以及其防疫情况、健康状况等重要信息,当食品动物达到出栏标准时,屠宰场将严格查阅该动物的“ 品质档案”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查后方可进行宰杀,并将该“ 档案”存档,以备今后进行“品质追溯”。 项目发展: 社会效益 养殖溯源系统能让消费者及政府监管单位和养殖供应链上各层级单位通过移动端或系统进行信息查询,对肉牛的饲养、屠宰甚至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的、透明化的监督和管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使得市场更加规范、健康,真正达到追溯至源头的目的 生态效益 通过智慧畜牧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不增加牲畜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增加牧民收入,间接保护了自治区的各大草场 品牌效益 智慧养殖溯源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国家对重大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速度,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提升了我国农畜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品牌竞争力,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文章分类:
行业案例展示
|